摄影旅游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关于作品

热度 1已有 274 次阅读2017-2-22 10:17

为了使积极参加摄影大赛的影友们今后能有的放矢,为了让更多人的参赛作品能转化为奖杯和证书,我将本次大赛反映出来的问题归纳为“七没和两不”:
       一、创作没目的:
       摄影创作不同于日常生活照和旅游纪念照,它有明确的目的性。摄影者要拍什么、如何拍、拍那种类型的片子、达到怎样的目的,都是要有事先考虑的。即使那些对突发事件的抓拍,也是在长期实践积累中厚积薄发结果。拍前没想法,拍后自己都不知道要表达什么,这样的片子即使投一万次稿也不可能中奖。
       这次评选中评委们对得票较多的的片子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张片子有想法。这里所说的想法,就是创作的目的性。
       二、作品没故事:
       即使是有目的的创作,也要具备能够引人入胜的内容,这同样是获奖应具备的条件之一。从一张优秀的片子中人们往往能读到故事。在佝偻的背影中能体会到生活的重负;漫天的朝霞中点缀的飞鸟或渔帆能展现自然和生活的美好;赛场上对峙的刹那向人们讲述着比赛的激烈。一张除了形式美外没有任何内涵和故事的片子只能叫做“糖水片”这样的片子看多了会腻,引不起评委的关注。
       本届大赛中,一张老人和一只猴子的合影开始并没引起多数评委的注意,但很快那老人开心的表情和猴子专注的眼神把评委们都逗乐了,这张片子在12名评委中得到了11票。到底发生了生么,才使人和动物的四只眼睛如此吸引观片者?作者的聪明之处就在于通过生动的眼神让大家去猜故事。
       三、题材没创新:
       深谙了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不等于掌握了大赛投稿的诀窍,重复别人的题材,模仿历届或其它大赛的获奖作品,虽然片子看起来不错,同样不会引起评委的注意。摄影也是创作,创作就要有新意,新意需要自己用心去发现和挖掘,千篇一律的东西不是创作,它和文学创作中的抄袭有些近似。每个画家的高徒都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不少摄影大师都有亲自带出来的弟子,但有几个高徒和弟子是靠模仿老师成名的?
       在这届大赛评选中经常听到的大师们的一句话就是:这张片子不错,但有人拍过。得到这句评论的片子,等于被判了死刑。
       四、场景没区别:
       如今摄影旅游已成时尚,单反相机的普及率甚至超过了国外。十几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对准一个场景或模特万炮齐轰,快门齐鸣,场面甚为壮观。这样拍出来的片子趋同性极强,没有了本身的特色,只能成为摄影练习,不能称为作品。更离谱的是一群拍过同一场景的摄影者还把几乎相同的片子投到大赛中来。如此投稿,还不如大家只从众多片子中选出一人的作品投稿,或许还有中奖的可能。其实,当你身临万炮齐轰的场面之中时还不如抽身出来另辟蹊径,视角不同,作品也会不同。
       这应该是XX景区XX团的作品,这是评委们看到此类片子常说的一句话。
       五、拍摄没技术:
       有些摄影初学者,刚学会按快门,看到旁边的人获了奖,也迫不及待地来投稿,他们的片子有些连焦距都没有对实,更谈不上用光和构图了。与其说这样仓促上阵,还不如静下心来先去练练基本功,当掌握了相机操控的基本技术后再来进行摄影创作,自己都会觉得拍出的片子同以前大不一样了。
       最可惜的是,有些初学者看到了大自然不可多得的美,捕捉了社会人文的精彩瞬间,得到的却是一张由于技术缺乏而拍糊了的片子,还拿这样的片子来投稿,令评委们都为之扼腕。
       六、投稿没规矩:
       一张片子被投到多个栏目;一些参赛者超出要求的片子数量大批投稿;有些人甚至以多个名字投稿。本届大赛出现这类现象,可能是有些参赛者没有仔细看过大赛规则,但大多数人却是有意为之,其目的无非是想提高自己投稿的获奖率。
       摄影大赛的规则是为了规范大赛秩序,让所有参赛者都能获得平等的获奖机会,破坏规则就打破了平等,同时也为大赛的工作人员增加了用于甄别此类投稿的工作量。
       在今后的大赛中我们会更加注意投稿者的这种行为,一经发现,即使来片质量很高,也会在初选阶段被取消参赛资格。
       七、组照没主题:
       摄影大赛中的组照是指内容连贯且限定片数的一组作品。本届大赛组照的来稿量很大,不少组照主题明确、故事连贯、拍摄手法娴熟、质量颇高,这样的组照获奖在情理之中。但也有的组照几张片子拼凑在一起,看不出任何内在联系,不知拍摄者要叙述的是什么,这样的片子不能称之为组照,还不如择优投到单幅类中。
       组照必须要有连续的情节,而且不是片子越多越好,三五张片子就能打动评委的才是好片。
       八、作品不健康:
       摄影作品应该积极反应社会、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即使有些批评和鞭挞类的片子也是为了促使社会的进步和监督、清理那些不健康的社会阴暗面。把不健康的东西当做美来表现,不是摄影创作所提倡的。
       本届大赛人像类的来稿中有相当比例的作品都有抽烟的画面。满脸皱纹的老汉拿着眼袋,一脸黝黑的矿工夹着烟卷,守着针线笸箩的老奶奶也不忘抽口旱烟,而且大多都是在室内的场合,似乎拍摄对象不抽烟就不知道怎么拍了,大有无烟不拍人像的趋势。
       这种现象,反映了拍摄者不自信。解除被拍摄者的戒备、调动被拍摄者的情绪、捕捉他们真实情感的流露,可能会需要一些道具,但在大力提倡戒烟的今天不应该是烟斗。其实即使不用道具,在被拍摄对象不知情时的抓拍,才最有可能拍出精彩的人像作品。
       九、后期不认真:
       单反相机拍片要有后期,没经过后期制作的片子往往还不如经过机内处理的卡片机的效果出色,这是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都知道的。当然,除了创意类外绝大多数大赛都不支持过度的后期制作。问题是本届大赛中的不少作品根本就不做后期直接拿来投稿。看的出来有些片子在拍摄过程中是下了不少工夫的,但直接拿来参赛就会明显的吃亏不少。
       有些投稿者如果是因为懒而省略了后期,还不如不投稿。一些上了年纪不会电脑的老摄影爱好者不妨找会后期的朋友帮忙,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让他们帮忙润色后再来投稿,这样获奖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本届大赛来稿最多的是自然风景和人文纪实类,几乎占了八大类来稿量的50%。能在这两类中获奖的投稿者都具有很高的摄影造诣。手机类、微距类、创意类、人像类则来稿较少。手机类来稿以纪念照为主,大多数还不能称为作品;微距类中不少片子不是用带有微距功能的镜头拍摄,只能称为特写;创意类缺乏后期再创作,没有突出创意的特点;人像类则雷同和摆拍较多,这样的片子肯定过不了初选,更谈不上获奖了。了解了以上情况,在下届大赛投稿时,避开热门奖项,选择投稿量较少的类别,你的参赛中奖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坚持 2017-5-15 22:40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中文注册

返回顶部